成都亦网科技有限公司

成都亦网科技有限公司

成都亦网科技有限公司

成都亦网科技有限公司

健康步道 上海健康步道 北京健康步道 广州健康步道 天津健康步道 南京健康步道 成都健康步道 杭州健康步道 苏州健康步道 深圳健康步道 武汉健康步道 健康主题公园 上海健康主题公园 北京健康主题公园 广州健康主题公园 天津健康主题公园 南京健康主题公园 成都健康主题公园 杭州健康主题公园 苏州健康主题公园 深圳健康主题公园 武汉健康主题公园

新闻中心

最新消息从这里开始

加速提高公民健康素养 减少慢性病

来源:网络 发布时:2017-03-15 10:34:33 浏览次数:1336

  一直关注医改的全国政协委员、陕西东科制药公司副董事长赵东科,通过个人实践和基层调研相结合,在今年两会期间提出了“关于加速提高公民健康素养,切实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建议”,意在减少慢性病的发展。

  目前影响我国国民健康的突出问题是慢性疾病“井喷式”增长,慢性病死亡已超过总死亡的86%。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6年1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居民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的人口比例仅为10.25%。

  在赵东科看来,通过公民健康素养的提高,通过行为干预、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80%的慢性病可以避免,从而可以大幅度降低我国医改的负担。

  他建议,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应针对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不同阶段制定相应计划;加强医务人员的健康素养、营养学、慢病管理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等。

  公民健康素养偏低

  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将“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纳入健康中国建设主要指标体系。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提升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发现和解决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是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重要策略和措施,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不过,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偏低。据卫计委官网披露,2015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0.25%。具体从知识、行为和技能来看,2015年中国居民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为20.60%,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为10.36%,基本技能素养水平为13.94%。

  从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来看,2015年中国居民安全与急救素养为45.72%,科学健康观素养为33.82%,健康信息素养为17.08%,传染病防治素养为15.02%,慢性病防治素养为10.38%,基本医疗素养为9.49%。

  据了解,赴京参加两会前,赵东科把“你知道 公民健康素养 是什么吗?公民健康素养有多少条?”这个问题发送给来自各行各业的100个人,其中包括19名医务工作者。其中,98个人对“健康素养”的概念表述错误或直接表示不知道,有2人答对了健康素养的概念,但仅有1人答出健康素养有66条。

  对此,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健康科普分会常务副会长、医未科技CEO马亮认为,国内在健康素养方面开展的宣传目前相对较少,宣传渠道相对不足。“公众对于健康素养的认知普遍不足,比如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雾霾天跳广场舞、饮食过度或是熬夜等等,很多人认为这些是无可厚非的,还有对空气、水、辐射、铅污染等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不重视。”

  在马亮看来,我国公民目前的健康素养远不能满足维护和促进健康的需要,“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让这个问题显得更加明显,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提高素养防止慢病

  在业界达成的一个共识是,提高公民健康素养是促进医改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据统计,目前我国“慢病”患病率已经突破2.6亿,慢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全国总死亡的86.6%,导致的慢病负担占到总疾病负担的近70%。

  而绝大部分慢病都是可控、可防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80%的心脑血管疾病、80%的二型糖尿病、绝大部分的原发性高血压,甚至40%的肿瘤都是可以预防的。

  赵东科认为,公民健康素养的提高,最终将大幅降低我国医改的负担。他建议,将“公民健康素养”融入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针对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阶段制定相应计划,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形成;同时,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主力军作用,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媒体关于健康养生知识传播的监管和引导。

  对于上述观点,马亮亦表示认同,并认为首先要转变观念,把之前以治病为核心的思路转换为以健康为中心,关注生命全周期和健康全过程,尤其是在前端,着眼于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改变国民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做好健康管理。

  与此同时,马亮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对健康科普方面的事业加大支持力度。除了增加政府支出外,还需扶持提升健康素养相关的企业和社会团体;加大医生对外的科普输出,因为医生专业,如何把医生的知识转换成兼具权威性和趣味性的健康科普内容是提升公民健康素养的重要问题。